张健
发布时间:2023-11-27浏览量:



姓名:张健

职务:交通智能装备研发中心主任

职称:高级工程师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导师资格:硕士生导师

通信地址:青岛市黄岛区永利3044noc工程实训中心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1405室

电子邮箱:416126038@qq.com

招生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以及自动化等

研究方向:复杂场景下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交通装备

招生要求:有较好的力学或计算机编程基础优先考虑


个人简介:

张健,男,1985年12月生,博士,高级工程师,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山东省海外科技人才,交通智能装备研发团队带头人。现主要开展复杂场景下智能机器人设计、自主感知与协同控制技术、3D打印新材料及新工艺等相关研究。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利20余项,参编《建筑3D打印机器人通用技术规范》等规范多项。牵头组建交通智能装备研发中心,中心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联合基金复杂多变环境多源信息自主融合定位技术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大海底隧道钻爆施工风流-粉尘-烟气耦合时空运移规律及协同净化技术研究等纵向课题,机器人群体协作的机电设备智能安装技术与装备研究等横向课题近20项,科研合同经费超1000万元。

优秀毕业生可推荐到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或国外深造。课题组经费充足,欢迎对智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主持、参与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子课题-复杂多变环境多源信息自主融合定位技术,60万元,参与。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长大海底隧道钻爆施工风流-粉尘-烟气耦合时空运移规律及协同净化技术研究,60万元,参与。

[3] 机器人群体协作的地铁机电设备智能安装技术与装备研究,280.8万元,主持。

[4] 泥浆管道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140万元,主持。

[5] 管片螺栓复紧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120万元,主持。

[6] 桩撑体系下全装配式地铁车站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110万元,主持。

[7] 胶州湾海底隧道解绑挂帅项目-海底隧道大直径盾构管片预制安装及动态掘进技术研究,100万元,主持。

[8] 青岛市地铁8号线支线工程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94.25万元,主持。

[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创新管理与实践研究,60.2万元,,主持。

[10] 中国中车智能加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60万元,主持。

[11] 海洋环境双掺纤维盾构管片生产工艺及耐久性研究,60万元,主持。

[12] 大断面硬质岩悬臂掘进机非爆开挖关键技术研究,26万元,主持。

[13]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智能掘进关键技术研究,24万元,主持。

[14] 莱西热力管道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18万元,主持。

[15] 安丘博洋机械智能物流装备设备研发课题,16万元,主持。


代表性论文:

[1] Modeling of machining of EB-PVD ceramic coatings using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method(SCI 1位)

[2] Modeling of machining process of EB-PVD ceramic coatings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SCI 1位)

[3]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Modeling of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Removal Process Using Abrasive Water Jet Technique(SCI 1位)

[4]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mpact Behavior of Ceramic Coatings Using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Method(SCI 1位)

[5] Preparation of EPS-Based Thermal Insulation Mortar with Improved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SCI 1位)


交通智能装备研发中心简介:

交通智能装备研发中心是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下属核心研发机构,中心立足于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致力于打造面向复杂、危险、重复性高场景的特种智能机器人及群体智能作业系统。中心的核心研发理念是赋予机器人真正的场景智慧,并推动其从单体智能走向群体协同。我们聚焦于智能建造、智能监测、智慧运维等重点方向,解决交通行业的实际痛点。这一切的实现,依赖于“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AI模型与群体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优势,最终实现人工智能对交通行业的深度赋能。

目前,中心汇聚了来自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信息、车辆、力学等机器人核心领域的10余位跨学科教师,形成了一支协同创新的研发团队。我们共同致力于一个核心使命:以人工智能驱动交通行业的根本性变革,逐步实现“机械化代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宏伟目标。


上一篇:孟凡钰
下一篇:王志文